台灣永續行動獎-台灣永續行動獎 政府、NGO組:銅
雲林縣政府

打造宜梧美好新天地
雲林縣口湖鄉因地勢低窪,每逢暴雨成災甚,為此將已鹽化廢棄之宜梧農場規劃為大型多目標滯洪池。
目前宜梧滯洪池除滯洪功能外,也成為生態景觀及公園水濱的休憩新興景點。歷次生態調查發現,滯洪池已成為鸕鷀、鳳頭潛鴨候鳥度冬區。魚蝦蟹類有石蟳、紅蟳、紅尾蝦等。底棲生物有環文蛤、紅樹蜆、山椒蝸牛等,具有豐富的生態,是賞鳥與生態教育的最佳地點。
整體規劃分別針對南北兩池進行整體性景觀規劃及設計,本案運用自然工法,降低對環境視覺的衝擊;加強堤岸生態綠化,營造多樣的生態棲地與景觀休憩空間。滯洪池除了滿足防洪功能之外,為滿足民眾情感與社會需求,須朝多目標使用發展;本案為了逐步落實推動滯洪池的附加功能,如觀光、生態教育、環境解說等功能,加強滯洪池周邊環境整備工作,結合雲嘉南風景區,發揮整體觀光效益。
時至今日,北池廣大的水域及翁鬱林木,每年吸引成群候鳥來訪。透過宜梧滯洪池的景觀地景改善,連接口湖遊客中心及口湖地區周邊農、漁產業發展觀光。提供遊客與地區居民休閒與遊憩需求,平日是地方民眾運動散步場所,更成為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北區嶄露光芒的旅遊景點,促進周邊空間多元發展之可能性。
目前宜梧滯洪池除滯洪功能外,也成為生態景觀及公園水濱的休憩新興景點。歷次生態調查發現,滯洪池已成為鸕鷀、鳳頭潛鴨候鳥度冬區。魚蝦蟹類有石蟳、紅蟳、紅尾蝦等。底棲生物有環文蛤、紅樹蜆、山椒蝸牛等,具有豐富的生態,是賞鳥與生態教育的最佳地點。
整體規劃分別針對南北兩池進行整體性景觀規劃及設計,本案運用自然工法,降低對環境視覺的衝擊;加強堤岸生態綠化,營造多樣的生態棲地與景觀休憩空間。滯洪池除了滿足防洪功能之外,為滿足民眾情感與社會需求,須朝多目標使用發展;本案為了逐步落實推動滯洪池的附加功能,如觀光、生態教育、環境解說等功能,加強滯洪池周邊環境整備工作,結合雲嘉南風景區,發揮整體觀光效益。
時至今日,北池廣大的水域及翁鬱林木,每年吸引成群候鳥來訪。透過宜梧滯洪池的景觀地景改善,連接口湖遊客中心及口湖地區周邊農、漁產業發展觀光。提供遊客與地區居民休閒與遊憩需求,平日是地方民眾運動散步場所,更成為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北區嶄露光芒的旅遊景點,促進周邊空間多元發展之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