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永續行動獎-台灣永續行動獎 大學組:金
國立成功大學

相伴2026
台灣將於2025年成為超高齡社會,高齡化是一種社會轉變的現象,我們認為,老人並非是獨自生活的個體,高齡議題與每個人息息相關,超高齡社會的未來議題應該關心與思考如何能促成高齡者與非高齡者彼此互動與支持的社會結構。
相伴2026計畫以建立發展大學教學研究與在地社群之間的「微社群」社會實踐模式作為解方。「微社群」並非是一般有一定組織型態與範圍的「社區」,而是不同個體之間相互連結的多元、彈性運作模式,例如巷弄、鄰居、青銀、城鄉連結等。以彼此相互有興趣連結互動、共學共做,甚至合作創業、相互支持。高齡者的生活智慧與技能(結晶智力)能與年輕人的新知、對社會的彈性(流動智力)相互合作共創,成為支持老人發展退休新生活、支持年輕人在地就業的創業夥伴。
計畫團隊以此模式,在場域端,支持高齡者成長、轉化、重組等「高齡正向生活型態」發展;在學校端,有助於場域實踐型人才培育、發展超高齡社會的「新工作型態」。並進一步地透過「銀色項鍊(跨城鄉的行動網絡)」,嘗試以長輩所熟悉的大眾運輸工具_鐵道作為城鄉移動模式,挑選城市與鄉村不同場域;一方面嘗試建構城鄉微社群之間的社會網絡,一方面以城帶鄉發展地方創生關係人口的連結。
相伴2026計畫以建立發展大學教學研究與在地社群之間的「微社群」社會實踐模式作為解方。「微社群」並非是一般有一定組織型態與範圍的「社區」,而是不同個體之間相互連結的多元、彈性運作模式,例如巷弄、鄰居、青銀、城鄉連結等。以彼此相互有興趣連結互動、共學共做,甚至合作創業、相互支持。高齡者的生活智慧與技能(結晶智力)能與年輕人的新知、對社會的彈性(流動智力)相互合作共創,成為支持老人發展退休新生活、支持年輕人在地就業的創業夥伴。
計畫團隊以此模式,在場域端,支持高齡者成長、轉化、重組等「高齡正向生活型態」發展;在學校端,有助於場域實踐型人才培育、發展超高齡社會的「新工作型態」。並進一步地透過「銀色項鍊(跨城鄉的行動網絡)」,嘗試以長輩所熟悉的大眾運輸工具_鐵道作為城鄉移動模式,挑選城市與鄉村不同場域;一方面嘗試建構城鄉微社群之間的社會網絡,一方面以城帶鄉發展地方創生關係人口的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