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評選與觀察-社會面向篇
![]() |
![]() |
![]() |
基本人權保障的 潮流與趨勢

撰文:台灣企業永續獎社會面向召集人 陳宥杉教授;圖檔來源:freepik
根據今(2020)年度的評審觀察,有些公司除了遵循聯合國世界人權宣言(UN 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s) 保障員工基本人權之外,也有愈來愈多公司遵循聯合國全球盟約 (UN Global Compact)、聯合國工商企業與人權指導原則 (UN Guiding Principles on Business & Human Rights) 以及國際勞工組織多國企業與社會政策三方原則宣言 (International Labor Office Tripartite Declaration of PrinciplesConcerning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and Social Policy) 等國際人權規範,來制訂人權政策。
然而,在保障基本人權方面,有幾點潮流與趨勢值得加以說明:
第一,保障基本人權不應只侷限於員工,應擴及消費者、通路商、供應商、合作夥伴等利害關係人,以保護整體利害關係人的基本人權為目標;
第二,保障基本人權不應只侷限於單一公司,應擴及整個供應鏈,使整個供應鏈成員都重視基本人權;
第三,保障基本人權應重視預防機制,包括建立公正且獨立的申訴或抱怨管道,使員工與消費者等利害關係人能透過公正與獨立的申訴或抱怨管道反應其意見;
第四,保障基本人權應建立多元回饋機制,提供利害關係人多重的溝通管道與平台,以避免單一回饋機制被掌控而無法發揮功能,並確保利害關係人能自由、客觀且安全的表達建議與意見;
第五,保障基本人權應建立持續改善機制,並使公司的稽核機制能將公司的人權保障列為年度稽核項目,而成為公司每年度正式檢討改善的項目;
第六,保障基本人權應制訂補救措施,萬一公司發生重大人權事件時,能立刻啟動補救措施,將傷害降到最低;
第七,保障基本人權須與國際接軌,公司須掌握最新國際人權規範或潮流,使公司成為真正善待利害關係人的幸福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