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評選與觀察-環境面向篇
氣候變遷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的架構結合

撰文:台灣企業永續獎環境面向召集人 葉欣誠教授;圖檔來源:freepik
2015 年9 月,聯合國通過永續發展目標(SDGs),作為2016 年至2030 年全球遵循的永續發展框架與語言;不久之後,2015 年12 月,巴黎協定在UNFCCC 的COP21 上通過,國際社會因應氣候變遷的努力又往前跨了一大步。
這幾年之間,氣候變遷帶來的衝擊日漸明顯,而企業界因應氣候變遷的各種措施已逐漸從自願性宣告演變為具有高度誘因或壓力的共同框架,譬如CDP 與TCFD 等。在環境面向的分析與治理、社會面向類似,都在SDGs 的整體框架下進行,且與近年關於氣候變遷的科學報告一致,均將氣候變遷的論述與SDGs 架構整合。譬如去年在紐約舉行Climate Action Summit 期間,世界氣象組織(WMO) 與IPCC 等國際組織發佈的United in Science 報告,和今年的最新報告均如此。
2020年參與的各大企業報告書的環境面向大致上呈現的內容均相當完整,與前幾年相較之下,品質已有明顯的提昇。許多企業採用了TCFD 的架構呈現議題,因此風險評估與管理的呈現更為結構化。其他無論在空氣污染防治、水資源與水污染、廢棄物管理等各類環境議題方面,也依循GRI 逐一呈現,並且搭配各企業自己的特色,彰顯關鍵表現。同時,由於SDGs 的涵蓋更為明顯,ESG 的系統化呈現概念也愈來愈清楚,企業現在更能夠將環境績效的表現與治理、社會面向結合,而不僅僅看到環境面向的表現。「循環經濟」即為一個很好的案例,在環境領域討論循環經濟,許多企業不僅談循環,更重視如何與本業結合,在經濟面也能提昇競爭力或開拓市場。
2020年報告書中有一個值得觀察的點,是「環境教育」出現次數明顯增加,但很少出現在「環境」領域,而歸類在「社會」領域中。環境教育本身如何透過永續發展目標的框架,回應到環境績效中,也是值得探討的整合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