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台灣健康永續獎-傑出人物》
2025台灣健康永續獎-傑出人物》
急診公衛並進 醫療沙漠變身永續綠洲

臺大雲林分院 馬惠明院長
身懷急診醫學、公共衛生和醫療政策管理專業,馬惠明行醫超過卅年,持續致力推動建設具全球視野的醫療體系,2017年接任臺大醫院雲林分院副院長、2022年升任院長,更成為醫院在地深耕與連結醫療系統的中台灣偏鄉醫療領袖。
面對雲林高齡化與醫療資源不足的挑戰,他以前瞻思維提出中長期發展願景,將分院定位為「嘉南平原醫療燈塔」與「創新醫療基地」,引領團隊從急救體系、智慧醫療到高齡照護,全面落實永續醫療目標。
為健全醫療體系,馬惠明整合鄰近成大斗六分院與虎尾若瑟醫院,利用遠距會診及跨院值班機制,推動「雙星計畫」區域聯防模式。 COVID疫情期間,率先建立雲林縣首座新冠病毒檢驗中心與隔離遠距看診服務,確保偏鄉醫療不中斷;推動「安心雲林e院聯防」與「醫消聯防」系統,整合到院前決策支援與急重症轉診,縮短救護反應時間,大幅提升地區醫療資源即時性,更成功守護許多寶貴生命。
在全人與高齡照護方面,他倡導「全人、全家、全隊、全程、全心、全社區」理念,設計整合式出院準備制度與安寧照護服務,提升雲林末期病患在宅善終比例達 74.4%。設置雲嘉地區首座罕見疾病中心,提供一站式醫療與家庭支持,至今已服務 157 個罕病家庭;與國衛院合作「HIHOPE 十全計畫」則聚焦長者十大健康指標,透過篩檢、營養與運動教育,協助延緩失能,強化長照旗艦基地的示範功能。
在智慧醫療推動上,馬院長帶領團隊開發遠距眼科、傷口照護與兒少心臟篩檢等智慧平台,導入AI影像判讀與決策輔助系統,提高臨床效率與精準度,建立「療癒特攻隊」遠距照護服務,都是創新之舉。
此外,他重視員工成長與幸福職場環境,推動彈性工時與心理支持制度,開辦「醫療創新獎勵計畫」,鼓勵醫護人員持續學習與跨領域合作。促進青年醫師返鄉行醫並留任,不但積極與臺大醫學系合作,打造在地醫師培訓平台,2023年更創下新進醫師留任率新高紀錄,緩解偏鄉醫療人力困境。
在馬院長與全院努力下,臺大雲林分院今年正式從區域醫院提升為「準醫學中心」,不僅成為雲林居民更安心的醫療後盾,更寫下偏鄉醫療從資源不足走向智慧永續的典範篇章。
以愛為核心 為下一代留下美好世界

馬偕紀念醫院 張文瀚總院長
「醫療的核心是人,永續的本質也是人。」身為教會醫院的領航者,張文瀚以「大愛、博愛、常愛、憐愛」為精神軸心,延續馬偕博士「行醫即行道」的信念,帶領團隊建立兼顧醫療品質、社會責任與環境永續的韌性醫院。
回應國際社會永續治理脈動,張總院長上任就將「健康、幸福、智能、科技與效能」列為五大治理主軸,推動醫院邁向ESG體系化管理。先率領體系六院區與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簽署醫院永續倡議,再成立永續發展委員會與ESG運維小組,訂定每年10月16日為「馬偕ESG日」,將永續理念深入醫院日常文化,提醒所有員工善盡醫療專業同時,不忘守護環境與社會。
落實到環境行動,醫院全面導入ISO標準推動溫室氣體盤查、能源管理系統;而在智慧醫療發展上,則活用AI影像判讀與病理分析系統,打造「一站式就醫平台」。特別的是,不只追求效率,馬偕也與調查局合作建構醫療資安聯防網絡,強調數位醫療溫度與安全並重。
堅持「哪裡有需要,馬偕就在哪裡」的行動信念,馬偕醫院團隊長期瞄準世界最需要的角落。2023年,張總院長就率領團隊前進烏克蘭戰區,提供人道醫療支援,還捐贈救護車、協助訓練在地醫師,後續還持續搭建醫療外交橋梁,接待烏克蘭醫師訪台學習,真正實現「Taiwan Can Help」。
而在自家醫院內,馬偕推動「幸福感→歸屬感」員工赴能計畫,鼓勵跨部門創新提案,建立職涯地圖,強化心理健康支持與員工托嬰中心等家庭友善制度,讓醫院從工作場所蛻變為成長與成就的平台。
不忘教會醫院使命,張院長也重視「全人照護」與「靈性支持」,堅持將靈性教育納入醫護訓練,同時強化院史傳承,讓所有醫護人員都理解服務的價值,更讓每一位病患無論身心靈都能得到完整照顧;透過「傳愛基金」,則幫助經濟弱勢患者,也能獲得即時且有尊嚴的醫療。
「不是一場短跑,而是一條需要信念與韌性貫穿的長路。」以信仰為根、以制度為翼,在健康永續之路上,張文瀚帶領馬偕醫院各院區,一起朝著成為台灣醫療永續標竿目標奔跑,期盼為下一代留下一個更健康、更公義、更美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