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亞太永續博覽會「實踐論壇暨頒獎典禮」 減碳到淨零的新時代:會展轉型的永續行動力
2025亞太永續博覽會實踐論壇暨頒獎典禮28日於臺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辦,本屆活動以「永續會展新趨勢:從減碳到淨零」為題,匯聚產官學界逾百位與會者,聚焦場館與運輸減碳、循環設計、供應鏈協作與數據揭露,將「永續」從口號化為可追蹤、可驗證的治理路徑。
「2025亞太永續博覽會實踐論壇暨頒獎典禮」圓滿落幕,全體參與者合影,展現產官學跨域協作,共同推動永續行動落地。
淨零是治理,不是形象
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TAISE)董事長簡又新大使指出:「永續不再只是形象工程,而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展現。從減碳到淨零的過程,唯有跨域整合與透明揭露,才能推動整體產業邁向全新標準。」他強調,本次論壇旨在對齊方法與工具,讓績效可見、可比較,也可被實際複製。
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TAISE)董事長簡又新大使致詞。 
從場館到運輸:專題演講提出可行路徑
工研院研究員胡珮華以「從減碳到淨零:會展情境的可行路徑」為題,系統化梳理四大主軸:提升能源效率、優化場館與旅運減碳、推動廢棄物資源化以及建立一致性的揭露與驗證。她指出,當策略被落在場館端的用能管理、參與者旅運管理與展後回收機制上,產業即可形成可持續迭代的實務清單(playbook),以數據說話、以證據驅動決策。
工研院研究員胡珮華專題演講,分享「從減碳到淨零:會展情境的可行路徑」。
KPI進入營運:企業把永續嵌入流程
在「專題論壇」的環節,經濟部淨零辦公室侯仁義副院長、榮成紙業股份有限公司林器暉主任、中鼎集團何麗嫺永續長與阿瘦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林群嶺專案襄理分別分享了各機構推動永續會展成功案例,涵蓋如何以內部碳價、供應商分級輔導、物流與包材減量、展後資源回收再利用等做法,把永續KPI內嵌採購與營運流程;透過標準化檢核與量化驗證,讓一次性專案變為日常管理,並可複製到不同類型的會展情境與供應鏈節點。
專題論壇講者合影,(左起):經濟部淨零辦公室侯仁義副院長、榮成紙業主任林器暉、中鼎集團永續長何麗嫺、阿瘦實業專案襄理林群嶺。
標竿引路:頒發「台灣永續會展獎」
典禮現場同步頒發「台灣永續會展獎」,表揚在減碳管理、循環設計、社會參與、資訊揭露具代表性的標竿案例。獲獎團隊包含阿瘦實業、統一超商、遠東集團、中鼎集團、台灣中油、台灣電力、榮成紙業、臺中榮民總醫院、國立高雄科技大學、輔仁大學、聯合利華、國泰金控、安泰銀行、遠東百貨、慈濟體系、兒福聯盟、臺中市政府、高雄市政府、友達光電、新加坡商希達數位、德明財經科技大學、交通部所屬單位、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臺東縣政府、明基佳世達集團、信義房屋、臺南市政府、光林智能科技、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全聯實業、桃園市政府、新竹市政府、環境部、TVBS、人間福報、基隆市政府、富邦金控、MVRDV、威杰能源、日光文旅、家扶基金會、台灣新光保全、亞瑞仕國際驗證、臺灣證券交易所等(依現場公告順序)。完整名單於官網同步公布,提供讀者參照。
 
成果發布:讓理念成為行動
會後,TAISE分享了今年度的會展成果。2025第四屆亞太永續博覽會以「邁向變革的力量 Charge Towards Change」為主題,累積參觀人次突破5萬,創歷屆新高;來自10國、超過180家參展單位、近600格攤位,涵蓋電子、科技、工程、醫療、金融、建築、教育與NGO等多元領域,顯示永續議題已從專業討論走入全民生活。
本屆博覽會結合策展、場館、運輸、餐飲與互動體驗,展現跨界協作的永續行動力。參展商與民眾透過沉浸式展區、循環創意與趣味互動,體驗減碳治理與供應鏈協作的實務魅力,讓「永續」不只是理念,更成為具體可見的行動。
TAISE表示,永續會展的價值在於讓理念能被溝通、被實踐,也被持續深化。隨著產官學界的共同投入,未來將以合作與創新為核心,持續推動會展產業的減碳與循環實踐,讓永續精神在更多領域中延續與擴散。
<參考資料> 
2025亞太永續會展獎完整得獎名單https://tcsaward.org.tw/tw/news/index/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