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書粉絲團
聯絡我們
EN
English
  • 評審專區
  • 參賽專區
  • 關於獎項
    • 評選緣起
    • 評選目的
    • 評選委員名單
    • 活動訊息
    • 媒體報導
  • 台灣企業永續獎
    • 2025 台灣企業永續獎
    • 2025 台灣永續大學獎
    • 2025 台灣健康永續獎
    • 2025 亞太永續會展獎
    • 2025 企業/大學/健康永續獎 活動時程
    • 2025 參獎費用
    • 2026 台灣零售永續獎
    • 2026 台灣農業永續獎
    • 2026 台灣觀光永續獎
    • 2025 下載專區
  • 亞太暨台灣永續行動獎
    • 2025 APSAA & TSAA
    • 2025 台灣傑出永續治理首長獎
    • 2025 獎項與費用
    • 2025 評選構面
    • 2025 繳件內容
    • 2025 繳件方式
    • 2025 線上論壇
  • 台灣永續投資獎
    • 2025 台灣永續投資獎
    • 2025 活動時程
    • 2025 報名與注意事項
    • 2025 參獎費用
    • 2025 評選要項
    • 2025 繳件內容格式
    • 2025 下載專區
  • 台灣生物多樣性獎
    • 2025 台灣生物多樣性獎
    • 2025 活動時程
    • 2025 報名與注意事項
    • 2025 參獎費用
    • 2025 評選要項
    • 2025 繳件內容格式
    • 2025 下載專區
  • 評審培訓
    • 2025 企業永續菁英培訓班 - 企業專班
    • 2025 企業永續菁英培訓班 - 初進階班、前瞻班
    • 2025亞太永續會展獎評審員培訓專班
    • 培訓班/志工評審員中英文翻譯
    • 志工評審員權利義務
    • 招募說明及效益
    • 招募流程及時程
    • 評審員年資等級說明
    • 評審員採用率等級說明
    • 招募計畫及課程相關問與答
    • 證書序號註銷公告
  • 問與答
    • 關於評選辦法
    • 關於註冊
    • 關於報名文件用印
    • 關於繳費
    • 關於繳交參獎資料
    • 報告書撰寫
  • 歷屆成果
    • 頒獎典禮
    • 獎項中英文翻譯
    • 評選委員
    • 獲獎名單
    • 媒體報導
    • 出版品
    • 照片庫
    • 歷屆榜單
      • 依獎項查看
      • 依企業查看
      • 搜尋歷屆榜單
      • 榜單內容
  • TAISE
  • 建築獎
前往主要內容
TCSA台灣企業永續獎

TCSA台灣企業永續獎

TAISE 建築獎 FAQ EN
  • 關於獎項
    • 評選緣起
    • 評選目的
    • 評選委員名單
    • 活動訊息
    • 媒體報導
  • 台灣企業永續獎
    • 2025 台灣企業永續獎
    • 2025 台灣永續大學獎
    • 2025 台灣健康永續獎
    • 2025 亞太永續會展獎
    • 2025 企業/大學/健康永續獎 活動時程
    • 2025 參獎費用
    • 2026 台灣零售永續獎
    • 2026 台灣農業永續獎
    • 2026 台灣觀光永續獎
    • 2025 下載專區
  • 亞太暨台灣永續行動獎
    • 2025 APSAA & TSAA
    • 2025 台灣傑出永續治理首長獎
    • 2025 獎項與費用
    • 2025 評選構面
    • 2025 繳件內容
    • 2025 繳件方式
    • 2025 線上論壇
  • 台灣永續投資獎
    • 2025 台灣永續投資獎
    • 2025 活動時程
    • 2025 報名與注意事項
    • 2025 參獎費用
    • 2025 評選要項
    • 2025 繳件內容格式
    • 2025 下載專區
  • 台灣生物多樣性獎
    • 2025 台灣生物多樣性獎
    • 2025 活動時程
    • 2025 報名與注意事項
    • 2025 參獎費用
    • 2025 評選要項
    • 2025 繳件內容格式
    • 2025 下載專區
  • 評審培訓
    • 2025 企業永續菁英培訓班 - 企業專班
    • 2025 企業永續菁英培訓班 - 初進階班、前瞻班
    • 2025亞太永續會展獎評審員培訓專班
    • 培訓班/志工評審員中英文翻譯
    • 志工評審員權利義務
    • 招募說明及效益
    • 招募流程及時程
    • 評審員年資等級說明
    • 評審員採用率等級說明
    • 招募計畫及課程相關問與答
    • 證書序號註銷公告
  • 歷屆成果
    • 頒獎典禮
    • 獎項中英文翻譯
    • 評選委員
    • 獲獎名單
    • 媒體報導
    • 出版品
    • 照片庫
    • 歷屆榜單
  •   評審專區
  •   參賽專區
  • About TCSA
    關於永續獎
    About TCSA
    首頁 > 關於獎項 > 活動訊息
    2025.09.05

    2025 第五屆傑出永續青年獎 榜單揭曉


    衛福部次長林靜儀(左6)、TAISE董事長簡又新(右5)頒獎表揚傑出永續青年得主。

    TAISE主辦2025台灣傑出永續青年獎

    多元實踐 十人展現行動力

    2025傑出永續青年來自多元領域,涵蓋農業創新、餐飲永續、海洋保育、設計創意、教育推廣乃至國際合作。他們以實際行動展現對環境與生態的守護,積極關注氣候變遷,並透過各自專業耕耘社會公益與教育研究。憑藉國際視野、敏銳洞察與豐富創造力,他們創造出兼具影響力與可行性的解決方案,開創兼顧生態、社會與經濟價值的永續模式。這群青年不僅引領產業轉型,更為台灣社會注入源源不絕的正向力量,實至名歸,值得各界肯定與嘉許。

    善用自身專業與資源整合能力,融合熱情和創意,迸發出飽滿的行動力和影響力,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TAISE)主辦「2025台灣傑出永續青年獎」11日頒獎,共有十位不同領域青年獲選,為社會注入轉型契機與前進動能。

    TAISE統計,今年共有54位青年報名角逐,各自都在關注領域中耕耘多年,經評審團多方審查討論,最終選拔出包括大山北月創辦人莊凱詠在內十位得主,創下獎項開辦以來單屆最多獲選者的紀錄。TAISE董事長簡又新肯定,這些青年朋友不僅滿懷理想,更帶動周邊夥伴或企業支持,開創出許多兼顧環境保護、社會共融又能創造經濟績效的永續發展模式,引領產業轉型,確實是台灣未來的希望。

    活化地方場域 串連社群創新力
    無畏自身因為軟骨發育不全導致身形較小,莊凱詠人小志氣高,將新竹橫山廢棄的百年老校「豐鄉國小」轉型為社會創新基地,十年來跨域整合各方力量,不單為閒置空間賦予新生命,還與在地農友開發出36種柑橘產品,解決農產浪費問題,超過800場總計60萬人次參與的活動,更帶動在地就業與青年返鄉,兼顧環境、經濟與社會各面向具體成果,一舉獲得今年傑出永續青年最高分肯定。

    同樣堅持初衷十年,堅信無論是人或萬物都沒有「剩餘」,七喜廚房負責人楊七喜一路以創意,逐步建構完整的永續生態系。從二手木料做成的大餐桌和每天撿回家的醜蔬果展開剩食餐桌「愛永無止盡計畫」,到落腳台中打造庇護聚落、教導銀髮族、失家者回收社區廢棄物包裝循環再生商品。回顧自己因病在孤獨中的體悟到展開行動、如今獲得永續青年榮譽,楊七喜期待從自身經驗出發,邀請更多人「走入城市縫隙,重新設計人與資源都能呼吸的生活邏輯。」

    社區的溫度也來自長期陪伴,創樂子文化社企執行長王毓琦長期深耕家鄉雲林,致力陪伴偏鄉新住民、單親和隔代教養的兒童及青少年,十多年來藉由課後輔導與假日營隊,累計服務超過2000次,還號召志工投入共學、共食、共伴的社區行動,集結女力志工創業,推動手作文創品牌,催生「雲林女創力基地」,協助地方婦女兼顧家庭與職涯,讓社區行動更具包容性。

    而在少子化與高齡化的社會挑戰中,蹦創意品牌設計總監黃彥慈則以文化創意與美學生活為核心,主修電影的她,與其他夥伴聯手投入青銀共創藝術實踐,藉由五感學習到戲劇創作,陪伴青少年和長者都能從中找回自信和自我價值,更讓不同世代在藝術和陪伴中重新連結,實現雙向共好與社會共融的永續願景。

    產業思維轉型 打造循環新模式
    除了社區行動,永續青年也在產業革新中開創新局。育誠蛋品執行長林育誠接手家業11年,將傳統事業轉型為新一代的雞蛋品牌,主打非籠飼雞蛋、非基改本土飼料、永續循環畜產,也致力森林保育與食農教育,每年帶動50公頃契作農地復耕 ,還參與本土雞種復育、飼養在地化和雞種永續。後續還將建立都市型教育基地,計畫三年內成立非籠飼雞蛋合作社,拓展經驗培育青年返鄉投入畜牧,並規劃推動公益計畫,讓雞蛋翻轉土地與母雞的未來。

    在漁業領域,打寶蛤水產創辦人楊宜樺帶領團隊突破困境,堅持零化學用藥、生態友善混養模式,成為全台首位獲得「有機文蛤」驗證的生產者,還打造出全台第一座專門的貝類水產品初級加工廠,提高產品附加價值得以拓銷日本市場。特別的是,看到出身養殖世家的她,打破傳統性別框架接班,許多青年女性也受吸引加入,為在地創造優質就業機會,獲譽為引領台灣農漁產業永續進步的先行者。

    資源再利用帶動創新動能,分一點公司共同創辦人陳柏瑋從所學工業設計專業出發,與彰化家鄉製造業者合作,陸續執行陶瓷、石材等廢料再利用實驗計畫,成功將原本無法進入製程循環的事業廢棄物重新導回產品開發階段,創造更高的附加價值。去年更進一步與青年團隊創立「耍廢工廠」,專注農業與工業生產中的廢棄副產品轉譯應用,進入建材與居家商品領域,建立模組並開發資源,強化知識擴散與長期效益,未來計畫再挑戰金屬與玻璃材質。

    以實際行動回應國際趨勢與政府規範,環海淨塑實業共同創辦人湯誠秉持「產品不該只是用完即丟」的理念,與志同道合的魏家鑫攜手創業,設計可回收再生的循環杯,同時建構全套借用、使用、歸還、清洗的機制,從零打造全台首創「共享循環杯平台」。走過單打獨鬥的孤寂,他們主動串連企業、地方政府、校園和各商家,建立「無一次性廢棄物」生態圈,讓減塑從口號,真正走入每個人的日常生活。

    拓展行動場域 從本土躍上國際
    從本土延伸至國際,臺灣湛藍海洋聯盟共同創辦人曾鈺婷橫跨科技創新與社會設計,在新北鼻頭漁港建立全台第一座運用無人船清潔海洋垃圾的示範港口,2019年至今成功清除超過一萬公斤海洋垃圾。她也運用資料科學分析海洋廢棄物,前進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周邊論壇、COP氣候峰會分享台灣實踐海洋保育及氣候調適的經驗,展現台灣青年在海洋保護上的貢獻和創新能量。

    至於國合會駐外技師施智為更親赴國際現場實作,從外交替代役期間就前往太平洋島國諾魯,協助當地農產生產與管理,累積對於駐外解決開發中國家農業發展的熱情,如今在吐瓦魯則以提升在地蔬果生產與飲食均衡為策略,協助農民提升農產品產量與多樣性,藉由烹飪示範、營養調查和教育,提升國民健康福祉,降低進口食品碳足跡。他也輔導農民善用椰殼、豬糞等廢棄物再利用,減少化肥和碳排,並推廣太陽能灌溉系統等再生能源應用,盡己力貢獻友邦因應氣候危機。

    回列表
    TCSA台灣企業永續獎
    財團法人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
    105411 台北市松山區南京東路五段188號4樓之1C室
    TWCA
    Taiwan Institute for Sustainable Energy.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 by A咖電子商務:: 雲端主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