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台灣農業永續獎榜單公告
與自然和諧共存 花蓮富里農會登楷模
以正向鼓勵力量,帶動台灣農業生產與經營朝向永續發展,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TAISE)主辦「2025台灣農業永續獎」評選結果揭曉!花蓮富里鄉農會致力發展創新技術與生態友善農業,兼顧農戶收益與環境保育,同時積極與各方夥伴合作推動農村旅遊與教育,獲得ESG綜合績效楷模、以及永續農業生產獎、產銷履歷獎與合作夥伴獎。
本屆台灣農業永續獎共有27個單位報名角逐,經專業評審團嚴謹審查,最終評選出17個單位、27件得獎專案或個人。TAISE董事長簡又新感謝所有評審的付出,更感謝所有長期在第一線推動農業永續轉型、實現永續農業發展者的努力,期待不僅帶動更多業者願意投入永續農業經營,更能喚起社會大眾對永續農業的重視與行動參與。
TAISE分析,首屆農業永續獎參賽單位多元,除了第一線各地農會和相關產銷組織,政府農業部門、研究單位、大學與通路廠商都踴躍投件,涵蓋整體農業生產、加工、銷售到消費價值鏈。就參賽內容而言,包括產地作物改良、智慧資源管理、生物多樣性復育、還有產銷輔導、食農教育推廣、人才培育、夥伴關係連結等成果,都是實現永續農業的重要面向。
與土地和社區共好
發揮農會力量,協助導入最新技術,提升農業生產力和農民生活水準,花蓮富里鄉農會秉持「與大自然和諧共存」理念,從ESG各面向落實永續發展。具體措施包括推動灌溉技術升級、輔導減少使用化肥,推廣農業廢棄物循環利用,並運用契作計畫和品牌經營,創造出全台最高收購稻米價格。此外,富里農會還舉辦稻草藝術季、竹林療癒遊程、並與機車俱樂部合作開發深度旅遊,大幅提高社區凝聚力。
而南投草屯鎮農會更進一步設置「綠色照顧站」,藉由六個外展服務據點,整合在地資源照顧高齡長者,同時鼓勵青銀共學,傳承傳統文化,更增進在地特色認同,獲頒永續農業推廣教育金獎。
從產地到餐桌共榮
永續農業發展仰賴公私部門共同協力,農業部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整合各領域專家和技術,提升生產韌性,像是運用無人機投放赤眼卵寄生蜂蜂球,有效率防治秋行軍蟲,又積極選育耐候品種,確保氣候變遷下糧食安全;而畜產試驗所一方面修訂鮮乳、調理蛋品等產品類別規則(PCR)作為畜產品碳足跡指引,也投入低碳飼料研究,以降低養殖過程甲皖排放量,再培訓淨零碳排種子講師,提升業者和消費者認知,分別獲得永續農業創新獎、淨零排放獎金獎。
發揮通路力量,全聯實業延續廣受好評的「老鷹紅豆」模式,再整合研究單位與在地農民推廣「官田菱雉菱」與「諸羅樹蛙綠竹筍」,帶動農業經濟,同時拯救生態瀕危的物種,成功間接改善農民生活條件、促進農村社區參與,擴大農業教育,更創造產品價值。農產品之外,全聯也與雲林口湖漁類生產合作社攜手,運用科技改善養殖環境,規劃鯛魚季等檔期推廣台灣鯛,一舉摘回永續農業生產獎金獎、合作夥伴獎金獎及資源循環獎銀獎。
推動農業邁向永續發展,需要具備堅定決心與影響力的領導人引路,評審團也選拔出福壽實業董事長洪堯崑、臺中市霧峰區農會總幹事黃景建、以及桃園市青年農民生產合作社總教官吳成富,頒發「永續農業傑出人物」榮譽。
以信念與行動領行
進入家族百年企業至今超過四十年,洪堯崑以轉型智慧製造、培育跨界人才與落實綠色企業三大策略,帶領福壽實業挺過食安危機,更大力推廣糧農循環經濟,擴大永續採購,並深入校園推廣食農教育。今日福壽不僅是食品油大廠,同時延伸飼料、寵物食品、農業生技產業,對自身企業永續經營與整體農業發展都貢獻卓著。
埋身霧峰農會近卅年,黃景建先與稻農合作,契作推廣「益全香米」,更進一步推動取得碳足跡標籤,打造霧峰成為「香米故鄉」,近來又成立霧峰農會酒莊、菇類產學館、還領先全國農會成立ESG永續農業發展中心,獲得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臺中分署長陳榮俊大力推薦,個人入選永續農業傑出人物,農會也抱回永續農業生產獎銅獎。
2000年返鄉創立有機農場,深耕有機農業四分之一世紀,吳成富先創立桃園縣青年農民聯誼會,後又設置有限責任桃園市青年農民生產合作社,優化生產流程並引進先進技術,大幅降低青農的資金壓力和生產成本。有感台灣農業面臨缺工與傳承困境,過去兩年還創建農機工班,又催生中華農業安全衛生協會,連結各方資源改善農民生活。個人獎項之外,合作社則得到永續農業創新獎銅獎。
表揚所有獲獎單位與個人奉獻永續農業的貢獻,TAISE將於5月21日「2025台灣農業永續論壇」中公開頒獎,並安排獲獎單位現場分享得獎案例故事與推動經驗,還邀請農業部資源永續利用司長莊老達、中研院士施明哲暢談永續農業的政策發展與推動願景、以及最新國際趨勢及企業實踐。論壇開放所有關心農業永續議題人士自由參與,即日起開放上網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