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永續會展獎-亞太永續會展獎:銀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保育共生地OECM
讓每一塊土地,都有保育的可能!
「保育共生地」是臺灣對國際OECMs(Other Effective Area-based Conservation Measures,其他有效地區保育措施)的在地實踐。而保育共生地,正是指那些雖非法定保護區,但因長期友善耕作、經營或治理,依然展現出生態價值的土地及場域。
30×30保育目標
為了回應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30x30保育目標」,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於2025年推動「保育共生地認證方案」,鼓勵社區、農民、學校、企業及其他在地行動者自願參與等,只要具備關鍵生態價值並有穩定管理機制,即可申請成為保育共生地。
這些位於淺山、平原及海岸的保育共生地,將棲地保育行動從中央山脈保育軸向外擴展,以藍綠廊帶串連,形成全國尺度的生態網絡,也守護了生存與此的所有生物。
每一塊土地,都有成為保育共生地的可能,邀請你一同守護自然,實現人與環境共榮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