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永續行動獎-台灣永續行動獎 非企業組SDG6:銅級
臺北自來水事業處

管網優化,永續水源
2002年北臺灣大乾旱,臺北市罕見實施「供四停一」限水措施,衝擊首都經濟與市民生活,至今仍是許多臺北人難忘的記憶。臺灣雖雨量豐沛,但受地形與高人口密度影響,每人每年可分配水量僅為全球平均六分之一,根據國際人口行動組織(PAI)統計,臺灣每人每年可再生淡水量僅856立方公尺,為全球第18位缺水國家,屬國際認定的缺水地區。 因應天然水源有限與永續挑戰,大臺北地區已難開發新水源,透過有效利用既有資源、減少輸水過程中的損失,才能確保供水穩定。自2003年起,臺北自來水事業處推動「供水管網改善中程計畫」與「供水管網改善及管理計畫」(2006至2025年),透過汰換老舊管線與選用優質管材,優化管網管理,提升供水管網體質,成效顯著。 漏水率由2005年的26.99%降至2024年10.27%, 預計2025年降低至10%;年修漏件數從11,283件降至2,156件,路面開挖次數減少逾八成;每日轄區平均配水量較2005年減少近57.9萬噸,並將餘裕水量配合中央水源調度政策支援板新地區,有效跨區支援與紓解旱象,提升台灣西部廊道水資源運用效能。隨著長程計畫將屆,持續推動未來10年「供水管網改善及管理精進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