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生物多樣性獎-台灣生物多樣性獎 非營利事業組:金級
雲林縣政府

雲林溪位於斗六市中心,原為農業灌溉,隨城市與工業發展,污水與廢水大量排放導致水質惡化、生態功能幾近喪失。早期以加蓋方式處理,未解決問題,反而加劇生態破壞與人水關係斷裂。2016年起,進行生態檢核與調查,發現水體中氨氮、總磷與懸浮固體濃度嚴重超標,水域生態凋零,居民失去親水空間。本案提出「截流污水、復育生態」雙軌策略,並參照SBTN國際生物多樣性框架,落實「迴避、縮小、減輕、補償」原則,以回應SDGs目標(SDG 6、13、15)推動水資源治理與氣候調適。並與在地NPO合作,推動生態島、低矮堰、人工濕地與多孔隙護岸等設施,營造自然棲地找回白鷺鷥、紅冠水雞、翠鳥、青蛙、螢火蟲等物種。植栽全面盤點保護胸徑逾30公分喬木及灌木,營造兼具滯洪、生態與教育功能的友善水環境。另外,設置礫間淨化場、透水鋪面、雨撲滿與水草帶,改善水質並強化調節服務。工程完成後,植物由131種增至176種,鳥類由28種增至40種,魚種由3種增至8種,生態多樣性顯著恢復。本案不僅是工程改善,更建構地方參與、環境教育與生態治理三者並進的模式,成功將一條被遺忘的水泥溝渠,蛻變為具生命力、文化性與永續性的城市河川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