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SA 台灣企業永續獎-台灣企業永續獎 單項績效 - 循環經濟領袖獎:製造業及能源產業組
大江生醫股份有限公司

農廢成金:利用生物科技加值循環打造多元化健康產品
台灣每年產生400萬至500萬噸的農業副產品,大江生醫為了降低溫室氣體潛勢高的甲烷產出,於2015啟動「農廢成金」循環經濟專案,以獨有的「生物挖礦平台」來挖掘這些被丟棄的「農業副產品」是否尚具備保健功效的成分。後續投入大量科學驗證,分別透過細胞實驗,了解萃取出的保健原料有效性,再以人體實驗檢測實際效果。
Formosa Ruby™(台灣紅藜)經常應用於藜麥米飯,而紅藜殼經常是做為廢棄物掩埋或應用於畜牧飼料或肥料的次級原料。大江生醫將紅藜殼升級再造(Upcycle)作為營養補充品中的功效性成份,保健成品銷售於全世界,因此可長期向農民回購紅藜殼使其發揮更高經濟價值。此外,大江生醫將紅藜殼渣與發酵物共同混合製成肥料,並將肥料用於紅藜田中,轉換為紅藜的功效重回消費者手中;萃取後的紅藜纖維應用於包裝材料,創造了一個封閉循環應用。
「農廢成金」專案目前購入了約1,866噸的農業副產品,並製成功效性成份用於186種產品當中;此農業副產品利用,也等同於減少了413公噸的CO2e。這些產品已在世界各地販售,在2015~2022年期間替大江生醫帶來3.61億美元的營收,同時替大江生醫的品牌客戶創造美金23.5億元的市場價值。
除了循環經濟達成的環境友善成就外,大江生醫於節能減碳措施中,不斷汰換與更新工廠的製造硬體設備,在綠色原料的後續生產製造中,仍能強化綠色製造鏈的延伸。
Formosa Ruby™(台灣紅藜)經常應用於藜麥米飯,而紅藜殼經常是做為廢棄物掩埋或應用於畜牧飼料或肥料的次級原料。大江生醫將紅藜殼升級再造(Upcycle)作為營養補充品中的功效性成份,保健成品銷售於全世界,因此可長期向農民回購紅藜殼使其發揮更高經濟價值。此外,大江生醫將紅藜殼渣與發酵物共同混合製成肥料,並將肥料用於紅藜田中,轉換為紅藜的功效重回消費者手中;萃取後的紅藜纖維應用於包裝材料,創造了一個封閉循環應用。
「農廢成金」專案目前購入了約1,866噸的農業副產品,並製成功效性成份用於186種產品當中;此農業副產品利用,也等同於減少了413公噸的CO2e。這些產品已在世界各地販售,在2015~2022年期間替大江生醫帶來3.61億美元的營收,同時替大江生醫的品牌客戶創造美金23.5億元的市場價值。
除了循環經濟達成的環境友善成就外,大江生醫於節能減碳措施中,不斷汰換與更新工廠的製造硬體設備,在綠色原料的後續生產製造中,仍能強化綠色製造鏈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