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AA 台灣永續行動獎-台灣永續行動獎 非企業組SDG11:銅級
桃園市政府工務局

再生材料於公共工程
桃園市自2018年起,將氧化碴、瀝青混凝土刨除料、焚化底渣、廢棄輪胎應用在公共工程,截至2022年底己使用氧化碴約7.5萬公噸、瀝青混凝土刨除料約19萬公噸、焚化底渣17萬公噸、廢棄輪胎約4,000條,更首創全國唯一的循環經濟再生再利用材料管理平台,達到源頭管理、循環利用及流向管追踨之循環經濟管理目標。
臺灣每年產出約300萬公噸爐碴、500萬公噸瀝青刨除料、100萬公噸焚化底渣及15萬公噸廢輪胎,因這些廢棄物無處去,將迫使煉鋼廠減產、公共工程無法施工及民生垃圾回收停滯等問題,造成經濟重大損失及日常生活受到嚴重影響。為有效解決廢棄物去化問題,桃園市政府運用新工法將廢棄物轉換為可用資材,推廣應用於公共工程,並期能永續循環利用,減少天然資源開採。
桃園市政府不僅希望擴大循環材料使用,並讓工程廠商及一般民眾能安心接受使用再生再利用材料,除修定施工規範、編制使用手冊及制定「桃園市公共工程使用再生粒料及再生綠建材標章作業原則」,提高資源有效永續循環、降低工程成本同時解決產業問題,推動桃園市成為永續低碳城市。
臺灣每年產出約300萬公噸爐碴、500萬公噸瀝青刨除料、100萬公噸焚化底渣及15萬公噸廢輪胎,因這些廢棄物無處去,將迫使煉鋼廠減產、公共工程無法施工及民生垃圾回收停滯等問題,造成經濟重大損失及日常生活受到嚴重影響。為有效解決廢棄物去化問題,桃園市政府運用新工法將廢棄物轉換為可用資材,推廣應用於公共工程,並期能永續循環利用,減少天然資源開採。
桃園市政府不僅希望擴大循環材料使用,並讓工程廠商及一般民眾能安心接受使用再生再利用材料,除修定施工規範、編制使用手冊及制定「桃園市公共工程使用再生粒料及再生綠建材標章作業原則」,提高資源有效永續循環、降低工程成本同時解決產業問題,推動桃園市成為永續低碳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