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AA 台灣永續行動獎-台灣永續行動獎 非企業組SDG11:金級
臺中市政府環境保護局

重現綠水岸攜手護家園
每年冬季適逢河川枯水季節,部份河床砂石裸露,東北季風期間易致河川砂塵揚起造成空氣污染,河道內施作之揚塵改善工法,亦常因颱洪強降雨破壞,於東北季風期間或受颱風外圍環流影響造成河川揚塵現象,對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造成不良影響,影響範圍包含大安區、大甲區、清水區、外埔區及后里區,總人口數約27萬人,佔臺中市人口數約31%。
為解決臺中市河川揚塵問題,整合轄內各單位力量,透過河川揚塵防制計畫執行建立臺中市河川風砂揚塵潛勢區域之預警通報、監測分析、宣傳推廣、防護演練及智能科技技術(AI智慧水線及智能防護)等各大面向之抑制揚塵策略。透過智慧化管理和監控,精確掌握河川環境的變化,偕同經濟部第三河川局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進行河川揚塵改善工程,同時進行揚塵預報,在最短時間內作出反應,各項施政均朝向永續發展目標。
近幾年,除了改善空氣品質、河川環境保護及河床生態系統保留等方面顯著成效,臺中市至今已連續9年無河川揚塵事件日,河川裸露面積自2020年減少了472公頃;河川沿岸市民對於河川揚塵感受改善度由2013年1.6% 提升至2022年80.3%,「吃飯配砂」蛻變成「有風無砂」,改善市民生活品質。
為解決臺中市河川揚塵問題,整合轄內各單位力量,透過河川揚塵防制計畫執行建立臺中市河川風砂揚塵潛勢區域之預警通報、監測分析、宣傳推廣、防護演練及智能科技技術(AI智慧水線及智能防護)等各大面向之抑制揚塵策略。透過智慧化管理和監控,精確掌握河川環境的變化,偕同經濟部第三河川局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進行河川揚塵改善工程,同時進行揚塵預報,在最短時間內作出反應,各項施政均朝向永續發展目標。
近幾年,除了改善空氣品質、河川環境保護及河床生態系統保留等方面顯著成效,臺中市至今已連續9年無河川揚塵事件日,河川裸露面積自2020年減少了472公頃;河川沿岸市民對於河川揚塵感受改善度由2013年1.6% 提升至2022年80.3%,「吃飯配砂」蛻變成「有風無砂」,改善市民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