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AA 台灣永續行動獎-台灣永續行動獎 非企業組SDG11:金級
國立臺灣大學

原來是織音
2015年起臺大人類學博物館和賽德克部落進行策展合作;本計畫延續此合作關係,與賽德克中原部落傳藝師高雪珠、林喜美合作,完成編織教學、並再製博物館藏品,將文物織品以不同型式重現於部落。
雖然早前因應疫情變化,而暫緩了學生到部落向老人家學習技藝的工作坊,卻也開展了新的可能:經過討論與培力,部落傳藝師更具備自信而向「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部落大學」等單位自發申請編織課程計畫,也在部落內開設工作坊。2022年8月更受「世界文化博物館」邀請,前往瑞典進行館藏臨摹研究。另一方面,在臺大校園內也持續在適合的空間種植織布原料的苧麻、與其他民族植物,透過共同耕作、飲食,建立跨越族群的互動;並延續對民族植物的認識,參訪鄰近臺大新店溪旁阿美族的溪洲部落,了解族人野菜採集的自然知識與智慧,讓原住民傳統知識融合於部落與都市的日常生活中。
2022年底,中心完成三年成果彙整,印製「織帶機完全教學手冊」、「傳統領域空間地圖」摺頁、「原住民族植物與飲食圖文手冊」並公開線上版,也錄製「織帶機平織教學」影片、「部落地圖」教學影片,讓大眾有接近原住民族群文化的管道,達到族群交流與文化永續的目標。
雖然早前因應疫情變化,而暫緩了學生到部落向老人家學習技藝的工作坊,卻也開展了新的可能:經過討論與培力,部落傳藝師更具備自信而向「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部落大學」等單位自發申請編織課程計畫,也在部落內開設工作坊。2022年8月更受「世界文化博物館」邀請,前往瑞典進行館藏臨摹研究。另一方面,在臺大校園內也持續在適合的空間種植織布原料的苧麻、與其他民族植物,透過共同耕作、飲食,建立跨越族群的互動;並延續對民族植物的認識,參訪鄰近臺大新店溪旁阿美族的溪洲部落,了解族人野菜採集的自然知識與智慧,讓原住民傳統知識融合於部落與都市的日常生活中。
2022年底,中心完成三年成果彙整,印製「織帶機完全教學手冊」、「傳統領域空間地圖」摺頁、「原住民族植物與飲食圖文手冊」並公開線上版,也錄製「織帶機平織教學」影片、「部落地圖」教學影片,讓大眾有接近原住民族群文化的管道,達到族群交流與文化永續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