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永續行動獎-台灣永續行動獎 政府、NGO組:金
雲林縣環境保護局

濁水溪揚塵獵砂行動
濁水溪揚塵影響南岸雲林縣約30萬居民生活品質,已超過300年歷史,尤其在枯水期及颱風季後,河床裸露地面積增加,遇強風吹拂更容易引起揚塵。歷年濁水溪重大揚塵事件日不計其數,以106年來看就有59天揚塵事件日(PM10移動平均濃度超過126μg/m3),衍生了沿岸居民日常生活中「吃飯攪沙」、「不敢戶外宴客」等生活型態。
在行政院主導,由雲林縣政府與水利、林務及彰化縣等相關單位,三年一期以「擴大管制面向,全面施作,提前應變,源頭管制」為理念,依權責分工執行,至110年初步成效如下:
(A)連續2年(109-110年)改善揚塵問題,提升空氣品質,獲中央評比「空氣品質維護及改善工作績效展現-特優」
(B)濁水溪沿岸懸浮微粒年平均濃度:麥寮測站改善45.1%、崙背測站改善13.7%,並均符合空氣品質標準
(C)與108年相較,110年急性上呼吸道疾病就診人數減少約47%。
(D)年平均裸露地面積改善達45.7%
(E)揚塵事件日減少89.8%
(F)依據eBird Taiwan資料庫,濁水溪出海口區域觀察到超過200種鳥類,包括東方白鸛、黑面琵鷺等珍稀鳥種,持續透過長效性防塵措施,自然衍生生態棲地
在行政院主導,由雲林縣政府與水利、林務及彰化縣等相關單位,三年一期以「擴大管制面向,全面施作,提前應變,源頭管制」為理念,依權責分工執行,至110年初步成效如下:
(A)連續2年(109-110年)改善揚塵問題,提升空氣品質,獲中央評比「空氣品質維護及改善工作績效展現-特優」
(B)濁水溪沿岸懸浮微粒年平均濃度:麥寮測站改善45.1%、崙背測站改善13.7%,並均符合空氣品質標準
(C)與108年相較,110年急性上呼吸道疾病就診人數減少約47%。
(D)年平均裸露地面積改善達45.7%
(E)揚塵事件日減少89.8%
(F)依據eBird Taiwan資料庫,濁水溪出海口區域觀察到超過200種鳥類,包括東方白鸛、黑面琵鷺等珍稀鳥種,持續透過長效性防塵措施,自然衍生生態棲地